 
電影《我的冠軍女兒》中有段台詞:「金牌不是樹上長出來的,而是用熱情、堅持和愛來澆灌出來的。」這正是功文在我人生中的寫照。從我六年級代表台灣出賽新加坡,參加世界奧林匹亞數學競賽奪得金牌,到今年成為全台東僅六名5A++的考生之一,我都是憑著對功文的堅持和努力而走到今天這段路的。 我兩歲半時就開始認功文國字卡,練習運筆教材;升小一之前,完成幼兒方程式;國八時,完成數學Q110最終教材。看似順遂的功文之路,其實充滿了顛簸,因為超越學年的數英國內容有時會讓人退縮害怕,但是只要肯勇敢面對,勇氣就會帶來智慧。 就像媽媽常說的:「就是難,才要學!學會了,就不難了;覺得難表示你還不會。」這可能也是學校師長說我的定力、心性超越其他同年紀學生一大截的原因吧! 在台灣,我們習慣將數英國稱為主科,自然和社會是副科,音樂、美術、體育不算科,因為升學考試不考。 事實上,每個人未來人生的路上,每一科的重要性都不應該忽略,都應該要均衡發展。我在功文學習到最寶貴的東西,除了在主科上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,為未來的學習打下最厚實的基礎外,也是透過這樣有效的學習,爭取更多的時間讓自己均衡的學習其他的科目。否則,如果主科很好,但是卻不認識李開復、林子偉、朱銘,這樣視野不夠寬廣的學習結果也不是我想要的。 此外,我還想大力推廣學功文的一項好處與價值,那就是擁有更強大的學習能力。撰寫本文當下,我正在台北參加醫學營。當我利用休息時間構思上述文字時,突然發現身邊多數在此認識的準高一生都跟我一樣考5A++;但我在緊湊的正課中靠著韌性、專注力發揮出更好的學習力,我在最後一日的大考「跑台考」,是今年醫學營120個參與者中最高分的學員。 最後我想引用我升幼稚園大班的時候,寫國語D教材讀到「竊讀記」一文後寫的閱讀心得來收尾:「我們不僅是吃飯長大,讀書長大,也是在愛裡長大的。」我想再加一句話:我們更是寫功文長大的。 老師的話
嘉峻曾榮獲第二十五屆亞太區小學數學奧林匹克邀請賽,已征戰過大小數學競賽的他說:「我不是一個有天分的人,我的成績是靠後天努力來的。」 因為相信自己做得到,嘉峻懂得享受解題的樂趣,不僅面對數學、喜歡數學甚至挑戰數學,經常主動要求參加國內外大小數學競賽,和其他人一同在數學世界內一較高下。 在數學世界裡,嘉峻證明,天才也是靠著九十九分的努力才有成就。 「功文式教育」是一項挑戰性極高的輔導工作。當我告訴受輔者家長:「功文的作用是擴大孩子學習的容器,而非急著裝滿,這樣才能培養出有耐力與穩定度的人才」時,我也就承擔了社會大眾對於學功文就必需十項全能的期待,所以要用心去了解孩子的需求和特性,以利發現、發揚他們的潛能。這本來就是我從事功文式教育的一貫態度。 嘉峻自幼就是個配合度與自我要求都很高的孩子,很早就有「學習盡其在我,不可輕言退縮」的氣魄。印象中,他的第一道高牆是數學教材的二位數乘以一位數,他在C51-110這階段一直複習、奮戰了快半年才能往下寫。往後的學習就平順的寫到J教材才遇到第二道高牆,但他還是往前奮起,拼戰完三科最終教材了。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適合的學習方式、步調,並不需要要求孩子一定要學得比別人多、比別人快,但基礎一定要紮穩,有了紮實的根基才有機會發展各種可能性。當嘉峻學習到B教材時,過去小時候累績大量練習的潛力完全發揮,他的能力有大幅進步,不需要刻意指導,嘉峻就很順利地自己一直往前進,有時他寫到意猶未盡,還會要求再寫一本。 我相信,當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時,他的主動與積極是想擋也擋不住的。 學習的道路並不總是平坦,有時也會遇到泥濘難行的時刻,嘉峻在數學C教材遇上第一次的卡關,平時可以一本教材接著一本寫的孩子,那一陣子也意興闌姍,一次只願意寫一張,我鼓勵他秉持著「只和自己比」的心態,也不催促他的進度,一點一點地慢慢前進,這次雖然花了半年才突破關卡,但這樣的磨練,磨練出嘉峻不怕挑戰、熱愛思考的耐性。 從嘉峻的輔導案例中,我更有信心功文在「擴大容器」上的價值。真的!學功文的過程或許很漫長,但總有一天,你會覺得這樣的努力一切都很值得。 |